歡迎來到 美容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美容知識學習網站!
Q:美白精華必須選擇小口瓶包裝,否則失效快?
A:無論何種保養(yǎng)品,其實選擇小瓶口包裝都會更為安全,能盡可能久的維持成分的活性,也不易沾染細菌。所以很多人對于精華器型的迷失是不必要的,滴管精華失效一定慢么?更多是處于美觀和易于掌握用量的初衷。美白精華的選擇上,真空壓力泵型的產品是最為安全有效的。
Q:美白產品很多含有曲酸、水楊酸等成分,敏感肌能使用嗎?
A:美白產品通常都會有一些酸性成分,來幫助代謝角質,或者我們叫它煥膚工程。但首先我們要了解它們在護膚當中的安全用量標準,比如糅花酸應在0.5%,而傳明酸的最高濃度上限在3%左右,常見的水楊酸用量上限是2%。只要超過這些濃度的產品,無論何種肌膚狀況都應該在醫(yī)生的幫助下使用產品。而如果是正處于敏感期的敏感肌,避免這些成分是必要的,首先要讓自己的肌膚維持在健康的狀態(tài)內,再去考慮進階到功效性的美白保養(yǎng)。
Q:想美白,有必要定期去角質嗎?
A:去角質是美白的一個必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加速角質的更替周期來幫助肌膚代謝黑色素,讓暗沉和斑點慢慢被耗盡。但有幾點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已經在使用一些效果較強的化學去角質產品,比如高濃度的果酸和水楊酸等,就不要再維持過往固定的清潔或按摩的物理性去角質工作了。而如果你是通過激光手術來達到美白及淡斑的效果,在術后一個月以內也盡量不要再進行去角質的工作,因為激光手術已經讓角質層變得薄弱敏感,無法再承受外來的刺激。
Q:歐美產品適不適合東方膚質?
A:東西方人在膚質上的差異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大部分歐美品牌對于亞洲所提供的配方都會因地制宜的進行一部分微調。而在美白這一點上,更是大可放心,因為世界上最大的美白市場是在亞洲,據我所知許多歐美品牌的美白實驗室都設在日本和中國,幾乎是完全根據亞洲人肌膚度身定做。
Q:用富含VC的藥片、水果DIY,美白效果不比大牌差?
A:DIY護理一直富有爭議性的話題,確實價格經濟,而感覺主要成分用量也肯定遠超保養(yǎng)品。但從中涉及到兩個最為嚴重的問題,一是吸收力的問題,自己制作的面膜或面霜,很難將有效成分提煉至令肌膚及時吸收的分子大小,即使放再多原料,肌膚不吸收也無用。另一個就是細菌污染問題,自己操作時會經過很多環(huán)節(jié),都是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處理,非常容易沾染細菌灰塵,令肌膚遭受更嚴峻的考驗。
Q:美白護膚品一定要使用全套嗎?
A:一般而言,保養(yǎng)品選擇自己合適的即可,很多時候混搭產品甚至品牌也司空見慣。但在美白這個問題上,同一品牌的全套產品在使用上更為理想。因為美白是個相對復雜的課題,不同于保濕及抗衰老處理。它會從抑制黑色素、更替角質、抵御光損傷等很多方面同時進行,一些品牌會將成分分布在不同的產品步驟中,確保美白效果的最大化。而一旦在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混用產品,就有可能在某一環(huán)節(jié)缺失,或在一些環(huán)節(jié)重復護理。
不過一套美白產品中,日霜的美白功效成分往往排在后幾名,美白功效比不上美白精華;而洗面奶不僅含量低,在臉上停留時間又特別短,按摩幾分鐘就洗掉,更難達成功效;至于面膜,在成分濃度上也無法與精華比肩。因此,一套美白產品中,從性價比看精華的美白功效最大。
Q:‘純植物成分’化妝品的成分全天然,使用起來最安全?
A:雖然很多品牌都把純植物成分作為標榜,但是不是這樣的化妝品風險就比較小呢?這個問題其實在精油芳療這樣概念的產品涌入保養(yǎng)護膚領域的時候就有人爭論過。在我看來,化學制品未必沒有天然成分安全,而草本或者植物的提取物也并非萬無一失,關鍵在于品牌對于產品質量的監(jiān)管,及對配方的良好把控,即使是百分百純天然的產品在制作環(huán)節(jié)有所疏忽一樣會造成不小的風險。
下一篇:黑皮妹你為何“白”不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春天美白易犯6大錯誤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