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美容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美容知識學習網站!
青春痘,醫學上稱為痤瘡,為皮膚科最常見的病種之一,多見于青年人的面部及胸、背、肩等部位。絕大多數患者伴有較多油性皮脂溢出,加上現代膳食結構的改變,青年人食油膩辛辣之物較多,按中醫理論辨證,屬濕熱蘊于顏面肌膚,日久便可導致紅色炎性丘疹、結節發生,濕熱化毒,可繼發感染成膿皰。針對其發病機理,在臨床中用自擬消痤湯治療此病,收效顯著,介紹如下:
組方:土茯苓12克,白術10克,黃芩10克,梔子10克,薏苡仁30克,白芷10克,苦參10克,白鮮皮12克,滑石10克。有膿皰者加銀花20克,地丁20克,大便秘結加大黃10克,皮損色紅加牡丹皮12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功可清熱除濕并治濕熱瘡毒;白術味甘苦性溫,功可健脾燥濕;黃芩苦寒,功可清熱燥濕;梔子苦寒,具泄熱利濕功效;薏苡仁甘淡微寒,具清熱祛濕功效;白芷性溫芳香,功可解毒醫瘡;苦參味苦性寒,功可清熱燥濕,并含苦參堿,對多種細菌有殺滅作用;白鮮皮味苦性寒,為祛濕熱之佳品;滑石味甘性寒,祛濕斂瘡為其所長;金銀花味甘性寒,具清熱解毒之良效;地丁味苦性寒,功可抗菌消炎,清熱解毒。全方共奏清濕熱祛皮脂、解毒醫瘡的功效。治療期間和愈后一段時期,患者應忌食辛辣油膩之物,以免影響療效。
下一篇:15個良好習慣遠離痘痘困擾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夏季青春痘應對癥治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