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美容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美容知識學習網站!
“美麗行業”真空亟待監管
“我走在大街上,一眼就能看出哪些女士的臉是做過美容的。”山東省濟南市一位姓竇的美容院老板日前對記者說,做過美容的女士的臉不少是“紅黑臉”。隨著記者對究竟什么是“紅黑臉”的探詢,美容行業鮮為人知的一些內幕也逐漸被揭開。
美容院老板說“自己從來不做美容”
竇女士是一家化妝品公司的地區總代理,同時還經營著一家美容院。她對記者說:“一些女士用了美容院的含鉛或汞的美白產品,確實能迅速增白,但皮膚角質層被破壞,太陽一曬臉就發紅,過不了多長時間,臉就開始發黑。”她說,美容院使用的化妝品有相當一部分不合格,有的沒有生產許可證號和衛生許可證號,重金屬、微生物和限用物質超標,有些禁用物質也出現在產品中。
竇女士說她曾經到南方考察過一些化妝品生產廠,發現有的廠家生產的洗面奶居然是用洗潔精兌水,有的甚至是洗衣粉兌水,這些產品大部分直接進入了美容院。有的生產車間里,污水橫流,散落著大桶,用這些產品,可以分裝出幾十個品牌的化妝品,然后打著“專供美容院”的旗號進入全國的若干家美容店。
除了從廠家進貨,一些美容院還自制各種美容產品。竇女士透露,有的美容院推出的“羊胎素去皺”項目,根本沒有什么羊胎素,而是維生素兌水,膽大一些的店家還加入了雌性激素。為了滿足顧客求快的心理,甚至直接在顧客臉部注射。短期內,這可能使皮膚變得白嫩,但對人體的副作用很大。即使是外用產品,也有不少添加了激素,尤其是顧客感覺效果不錯的豐胸產品。
“美容院直接面對消費者,消費者一般不會注意用的是什么產品、質量如何,美容師推薦什么就用什么,所以,在美容院什么產品都能賣出去。”竇女士說。
山東省衛生廳衛生監督所2005年對化妝品的抽檢發現,97%的“問題”化妝品來自美容美發店。衛生監督所公共衛生辦公室主任冷毅介紹,不合格產品有的微生物和理化指標超標,有的虛假夸大宣傳,宣傳或暗示醫療作用和功效作用,一些特殊用途化妝品,包括美乳、健美、祛斑、防曬等用途的化妝品,沒有國家批準文號,有的進口化妝品沒有中文標志,甚至很多國產化妝品也全部使用外文標志,故意給消費者一種錯覺。
“別看我自己開美容院,但我從來不去做美容,我可不敢用那些美容用品。”竇女士的話讓記者非常驚訝。
“精油”身價不菲源于精美包裝+唬人“概念”
“一桶5升裝的比較劣質的精油批發價也就十幾塊錢,可是進入美容院之后卻身價倍增”。竇女士說,被分裝成小包裝出售的精油表面看來質量稍微好一些,“其實也好不到哪里去,據我所知,市面上根本沒有真正的植物芳香精油,都是油脂、水,添加化學物質調和而成。”這些精油包裝越精致,越小巧,價格越高,有的美容店一瓶容量在5ml-10ml的精油要買到888元!
和“精油”有一比的還有耳燭,使用時將其插入耳內,從頂部點燃,據稱可以排出顱內毒素。在濟南“化妝品批發一條街”的一家店鋪內,記者看到了耳燭包裝上有這樣的說明:“利用燃燒產生的輕微壓力,以及火焰移動使空氣產生震動,達到按摩耳鼓的效果,同時利用燃燒的熱量,結合排毒的手法,使耳燭中所含的各種植物精油,緩慢地進入耳內,以松動耳內陳垢,在真空吸引原理下將過去感染或疾病累積的阻塞一起代謝出,而在療程終了時可發現蛋白念珠桿菌結晶物由耳內排出并聚積排毒棒內。”
有著這樣“神奇效果”的耳燭,批發價一盒(2支)要價1元、2元、5元不等,而一進美容院價格就翻著筋斗往上漲,在濟南一家美容院做一次要價100多元。
在化妝品批發一條街,記者發現,不少化妝品包裝簡陋,價格低廉。一個門店老板說:“我們賣的是專業美容產品,是專供美容院的,不同于商場的化妝品,商場的化妝品因為有廣告費,價格當然要高。”
這些廉價產品一旦進入美容院,價格立刻幾十倍、幾百倍地往上翻。竇女士說,除去房租、水電、人力等費用,起碼可以保證50%~60%的純利潤。
為了給化妝品提高“身價”,需要有精美的包裝,更要有“技術含量”。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有一些新的噱頭在美容院中流行,如香熏精油美體、基因療法、干細胞美容、淋巴排毒……
不過,產品質量如果無法保證,美容院的美容服務健康性仍然堪憂。
(:)
下一篇:專家最擔心“雞尾酒效應”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2011都市女性美容需求調查 北京上海女人最舍得花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