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造車救命,還是被造車拖死?小米選擇了大裁員
分類: 最新資訊
美容詞典
編輯 : 美容
發布 : 03-27
閱讀 :239
作者| 貓哥來源| 大貓財經年關將至,不少小米員工收到了“新年大禮包”。裁員。每到互聯網裁員潮的時候,吃相很少有好看的,小米自然也不例外,被裁的員工抱怨著,“昨天發新機,今天就裁員”的操作,感覺有點卸磨殺驢的意思。而且,這一波裁員也沒有啥預兆,有人周一還在拼命工作,周二就通知被裁,周三就已經開始談了,工作10年,只用1天,就被解決了。還有被裁的員工也都是一臉懵,正在家陽著發燒,裁員通知就已經到家了。當然,最慘的永遠是應屆生。這一波,不少應屆生被裁,如果按7月份離校入職開始計算,滿打滿算這些應屆生在小米只工作了5個多月,即便是N+1的補償,那個N也只有0.5,用1.5個月的工資買斷自己的應屆生身份,也不知道值不值。而在當下的就業環境下,能不能再找到工作,才是最大的問題,畢竟,沒有經驗的應屆生和5個月工作經驗的社招人員,不是一個概念。要知道,在此前的三季度,小米員工剛剛逆勢擴充了2500人左右,新增員工大部分為應屆生。剛擴招,就裁員,動作未免太迅速了。據說,這一波的裁員,涉及手機部門、互聯網部門以及中國區,個別部門的裁員比例達到75%,而整體裁員達到6000人,如果按小米9月底的32609的中國員工總數來計算的話,這次裁員的整體比例接近20%。不過,小米否認了傳言中的人數,稱其為造謠,并準備用法律手段反擊謠言,小米說實際的裁員比例10%左右,而且“對被裁員工進行了N+2的補償,年假折雙薪”。小米有難處嗎?別說,還真不少。根據不少被裁員工的說法,HR為這次裁員找的理由是“經濟性裁員”,也就是說小米的“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用這個理由搪塞,確實還挺唬人的。當然,業績支持這個說法。2022年,小米連續三個季度業績下滑,前三季度收入2140億,同比下滑了11.8%,毛利同比下滑17%,除稅前利潤下滑99.4%,經調整凈利潤只有70.57億,同比下滑59.8%。公司不賺錢,主營業務都開始啞火了。小米在三季度賣了4020萬部手機,環比增加了2.8%,同比卻下滑8.4%,出貨量增加,平均售價卻下滑,境外市場的促銷力度不小,對出貨量確實有影響,但是在國內市場一直不溫不火。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下滑9%,而同期中國大陸市場下滑11%,小米的成績還不及平均數,他們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出貨量下跌了17%,市場份額被蘋果趕超,成為中國大陸市場的第五位。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飽和度很高了,每年換新機的發燒友已經越來越少了。參數越來越高,1億像素和2億像素,對于一般人來講,區別真的不大,芯片再高級,到手里的要求也是“用久了不卡就行”,人們對黑科技的閾值也越來越高,光堆料就說“黑科技”,已經難以服眾了。另一方面,大家也確實是沒錢了,小米的忠粉一直是購買的主力,但“釘子戶”對于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市場上一直有一個悖論,功能強大、質量過硬,那么就意味著短時間內不需要換機,比如“米6釘子戶”的傳說,發布4年后,仍有215萬用戶;要是質量不過關,那確實有換機的必要,但還有多少人會買同品牌的手機呢?現在已經鮮有“米6”這樣的產品了。小米11已經是2年前的產品了,質量問題現在仍在發酵,用戶在社媒上抱怨的問題從燒WiFi,已經到充電問題,而且波及了大部分的用戶。還有更慘的,換了新機后,問題仍然接二連三,10年老用戶都要留不住了。小米13新機剛剛發布,到手的新機還沒捂熱乎,用戶的投訴就已經來了,而且出問題的恰恰就是其宣傳重頭戲中的攝像頭。手機越做越高端,價格也越來越高,最高配置的小米13Pro售價6299元,看著這些投訴,即便想買心里也得多掂量掂量。畢竟同樣價格下,可選的品牌太多了。現在,造車就成為小米“全村的希望”。畢竟,造車是由雷軍親自帶隊,而且是雷軍“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雷軍說,“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戰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All in的架勢很足,現在小米的裁員大潮中,只有汽車部門還在對外發offer。小米方面也說了,小米汽車研發團隊人數已超1800人,前三季度總投入為18.6億元,“2024上半年正式量產的目標非常順利,目前芯片供應也沒有影響到小米汽車業務?!币磺锌雌饋矶纪樌?。但是,從投資造車新勢力到親自下場造車,小米的路子似乎也并不好走。雷軍以前曾多次提到“智能電動汽車的消費電子化”,而小米最擅長的是家居智能化,如果具象到汽車場景,那就在座艙系統上繼續做成智能生態,在當年的發布會上,小米展示了一臺搭載了小米智能家居的房車。不過,在小米“官宣造車500天”的成果展示上,小米拿出來的是自動駕駛,然后小米2024年要擠進的是自動駕駛的第一陣營。無論是智能座艙還是自動駕駛,都不是一種很新的東西,如果跟已經上路的汽車相比,甚至有點老舊,現在汽車的行業這么卷,雷軍本人投資過的蔚來、小鵬,各種出新款,也都面臨著“賣不動”的問題。9月份,小米的第一輛工程車下線,按說是一個好消息,但也有消息說,其實小米汽車的進度其實并沒有達到內部預期,部分功能被砍掉了。綜合各種信息來看,小米汽車未來價格走性價比路線,價格自然不會太高,與一眾走高端的新勢力們差異化,預計年交付量要超過1000萬。但這個數字一從雷軍的嘴里說出來,引得業內一陣嘲諷。為啥呢?因為汽車行業已經存在了100多年,在業界的各種努力之下,目前也就豐田的銷量能超過1000萬,雷軍一出手就要超越99%的車廠,也難怪大家不信。野心不小,不過,現在的小米汽車仍在燒錢的路上。按照市場預估的進度,小米2023年獲得造車資質,2024年量產交付。對于小米來講,這個時間線應該不算慢的,但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更快。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0-5%,用了10年,但是從5%到15%,只用了7個月,而現在,新能源汽車的總滲透率達到33%,小米的第一關是進入市場,至于能不能進入第一梯隊,那都是后話。而在此之前,有人已經開始擔心,手機已經開始滑落的小米,會不會被造車拖死?但可預見的是,即將到來的2023年,會是小米艱難的一年。本文系新聞·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