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李書福,又捧出400億獨角獸
分類: 最新資訊
美容詞典
編輯 : 美容
發布 : 09-09
閱讀 :191
作者 | 吳雯來源 |投資家(ID:touzijias)電動汽車領域,又誕生一只獨角獸。投資家網獲悉,電動汽車品牌smart宣布開啟A輪融資,計劃從資本市場募集2.5億-3億美元。據悉,本輪投資由鋰電巨頭天齊鋰業領投,投資金額為1.5億美元,占股2.83%。以此推算,smart投后估值將高達400億元人民幣,僅靠一輪融資就直接躋身獨角獸企業陣營。與此同時,有市場消息稱smart將奔赴新加坡進行IPO,為更好地接觸全球資本創造條件。伴隨吉利系越來越多項目沖擊IPO,現年60歲的“汽車狂人”李書福成了背后最大贏家。一進入吉利時代后,smart的電動化轉型明顯加速,但從“小而美”進擊大眾主流消費,離不開資本市場的催化效應。日前,smart宣布開啟A輪融資,計劃從資本市場募集2.5億-3億美元,其中領投方為鋰電巨頭天齊鋰業。當天,天齊鋰業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天齊鋰業香港擬以1.5億美元(約合10.75億元人民幣)認購SM(Smart Mobility Pte.Ltd.)發行的1760.56萬股股份。公開資料顯示,SM為智馬達汽車有限公司(smart Automobile)的主要股東,而智馬達正是三年前奔馳與吉利合資的smart新能源公司。據天齊鋰業公告顯示,此次投資完成后,天齊鋰業方面將占SM公司2.83%股份。以此推算,SM公司的投后估值近400億元人民幣,僅靠一輪融資就直接躋身獨角獸企業陣營。而奔馳和吉利對SM公司股份的持股比例,均從46%稀釋至43.397%。此外,員工持股平臺占股7.546%,本輪跟投方占股2.83%。談及天齊鋰業的本輪投資,smart全球公司CEO佟湘北表示:“我們非常歡迎以天齊鋰業為代表的全球行業領袖的投資。我們相信,此舉不僅將進一步拓寬smart的品牌視野,更有助于強化smart品牌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值得注意的是,smart自21年前成立以來一直未能實現盈利。財務數據顯示,smart在2022年度營收18.56億元,凈虧損14.6億元,今年上半年凈虧損為6.61億元。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smart作為奔馳旗下的輕奢子品牌,聚焦精致兩門小車,高辨識度的設計讓其在海內外收獲了一批忠實粉絲,在全球范圍內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在傳統燃油車時代,smart憑借精準的市場定位并沒有什么直接的競爭對手。但因其細分市場受眾有限,smart成為小眾品牌,在銷量上無法打開更大局面,年銷量未曾突破15萬輛。直到2019年,吉利向smart拋出了橄欖枝。而在此之前,吉利已經成為奔馳母公司戴姆勒集團事實上的最大股東。2018年2月,吉利通過旗下海外企業主體收購戴姆勒集團9.69%具有表決權的股份,收購涉及資金大概為90億美金左右,成為戴姆勒集團單一最大股東。2019年3月,吉利與戴姆勒集團宣布,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聯合運營和推動smart品牌轉型,致力于將smart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合資公司總部設在中國,雙方各持股50%。根據合資協議,全新一代純電動smart將由奔馳的全球設計部門負責設計,由吉利全球研發中心負責工程研發。新車型將在中國的全新工廠生產,預計2022年開始投放市場并銷往全球。彼時,吉利掌門李書福表示:“smart具有獨特品牌魅力和核心價值,發展勢頭良好。這個合作項目充滿希望與挑戰,對雙方都具有非凡意義。”戴姆勒集團董事會主席蔡澈發表評論稱,“期待與在純電動汽車領域有雄厚實力的吉利展開合作。”有汽車行業分析師表示,戴姆勒集團和吉利的合并意味著,“戴姆勒帶上電動smart前往中國,同吉利一道,組建第二個大型銷售網。”德國媒體則報道稱,這項合作令戴姆勒、吉利以及smart三個品牌都成為贏家。二在新能源汽車逐漸取代燃油車的背景下,smart也順勢而為,全面轉型為純電品牌,想要在新能源時代闖出一片天地。不過,smart想通過電動化路徑扭轉此前銷量與經營的頹勢,放棄其血統中的微型車基因似乎是一種必然選擇,產品定位也“由小變大”改為四門緊湊型SUV。背靠奔馳與吉利兩大品牌提供的優質資源,其首款車型smart精靈#1于2022年6月上市,第二款車型smart精靈#3于2023年6月上市。據悉,smart精靈#1、smart精靈#3均基于吉利浩瀚SEA架構打造,其中smart精靈#1售價區間為18.16-22.66萬元,smart精靈#3售價區間為20.99-28.99萬元,由中端市場向高端市場挺進。業內人士表示,smart車型定位的改變,是應對市場需求的變化所為。目前,國內消費者仍然對大空間車型有所偏愛,原先smart A00級別的小車可能已經不符合當前年輕消費者的需求。通過以上種種不難看出,smart正在試圖貼近基盤更大、消費群體更多的A級細分市場,進而為其銷量保駕護航。得益于過去多年積累,以及與奔馳的親密關系,smart在產品和品牌聲量上無需從零開始,但其面臨的競爭壓力也不小。smart現有兩款車型的售價區間在20萬-30萬元之間,主打中高端市場。而處于同一價格區間的熱門車型還有蔚來ET5T、小鵬P7i以及特斯拉Model 3和Y,綜合來看似乎比smart更具備性價比。這也體現在銷量上,2023年1-6月,smart累計在華交付23540臺新車,月均銷量約4000臺。不過,這個銷量表現,在整個新能源市場銷量排名中并不突出。按照此前承諾,smart將在2022-2024年間,每年推出一款全新車型,進入更多新的細分市場、完善產品矩陣。此外,smart強化在中歐兩個主要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影響力,堅持“中歐雙核,全球布局”的戰略規劃,將公司重心從國內轉向海外,尤其是歐洲市場。目前,smart精靈#1已在瑞士、西班牙、德國、法國等地上市交付,接下來將在歐洲市場大面積開花,進入當地13個國家。與此同時,smart在四季度還將借寶騰的渠道,在馬來西亞率先進行產品上市交付,后續在泰國等東南亞市場都會進行布局,準備在全球開花結果。此次A輪融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smart的資金壓力,同時為其進軍歐洲等海外市場積攢彈藥。與此同時,有市場消息稱smart將奔赴新加坡進行IPO,為更好地接觸全球資本創造條件。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李書福,一直在為擴大smart的市場份額出力獻策。如今,在中國打響新能源轉型第一槍后,smart逐步進擊全球市場,背靠吉利這位新能源巨頭,smart的逆襲大戲已經拉開序幕。三實際上,被業內評為“汽車狂人”的李書福,除了在中國市場穩扎穩打外,多年來一直非常注重海外布局,通過投資入股多家海外車企,擴大吉利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2010年,吉利豪擲18億美元正式收購沃爾沃,擁有其100%的絕對股權以及相關資產。這起“蛇吞象”式的天價并購案,至今仍被業內津津樂道,也一舉奠定了吉利在全球市場的地位。此后,吉利多次出手,與馬來西亞寶騰汽車、英國老牌跑車品牌路特斯、奔馳母公司戴姆勒集團、韓國雷諾汽車、全球知名豪車阿斯頓·馬丁等多個海外汽車品牌產生交集,后續展開了一系列合作。在李書福的運作下,項目紛紛奔赴資本市場。2021年10月,沃爾沃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終于圓了上市夢。2021年5月,沃爾沃與吉利共同打造的電動汽車品牌極星,通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Gores Guggenheim的業務合并交易,登陸納斯達克。到了2022年12月,由李書福和吉利研究總院副院長沈子瑜共同創辦的汽車智能科技公司億咖通科技宣布,其通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COVA Acquisition Corp.業務合并,登陸納斯達克。同一時期,吉利旗下的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極氪也傳出赴美上市的消息。今年4月,極氪CEO安聰慧透露,目前IPO正在監管審核中,后續如果市場窗口期適合,會公開遞交IPO完成上市。如今,smart也傳出上市消息,隨著多個項目扎堆上市,吉利系的IPO團戰成為資本市場的一大看點。而現年60歲的“汽車狂人”李書福,無疑是背后的最大贏家。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強國,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量已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在新能源領域成功實現“彎道超車”,這讓在燃油車時代居高臨下的外資車企羨慕不已,在電動化轉型中尋求借助中國力量。近日,有外媒爆料,奧迪正考慮從中國競爭對手處購買一個電動平臺的授權,比亞迪、吉利等國產新能源巨頭均參與其中。奧迪此舉是為了縮短旗下電動車開發時間,同時提高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7月24日,這則傳聞得到了奧迪官方的明確證實,據奧迪母公司大眾汽車集團官方信息顯示,奧迪與上汽集團簽署戰略備忘錄,共同開發的電動車型將配備最先進的軟硬件,為中國客戶提供直觀、互聯的數字化體驗,各方將在開發過程中貢獻其核心能力。當天,上汽集團微信公眾號發文稱,上汽集團與奧迪達成共識,雙方將通過合作加快電動車開發。“大家一致認為,中國汽車市場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巨大轉型,因此我們將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開啟合作新篇章,為實現雙贏提供保障。”毋庸置疑,放眼全球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更高,這讓海外汽車巨頭難以在中國市場掌握話語權。而在新能源轉型過程中,海外汽車巨頭或者合資車企借助中國力量,已經成為一種不可扭轉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