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院所與中小學“綁定”,北京海淀教育有了新動作
分類: 最新資訊
美容詞典
編輯 : 美容
發布 : 03-27
閱讀 :245
海淀的高校、科研院所將進一步和中小學“綁定”。高校林立、科研院所資源眾多、人才基礎深厚,北京市海淀區如何利用好優質教育資源?近日,海淀區教委動作頻頻,從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到試水新時代大中小幼美育一體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再到成立學院路地區教育發展共同體、成立新的教育集團,海淀的高校、科研院所將進一步和中小學“綁定”。成立海淀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一項重要工程。3月18日下午,海淀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正式成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21所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和中國教科院、北京市教科院,與海淀區31所中學、35所小學(含小學部)成為共同體成員。近年來,海淀區不斷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在全國率先成立“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教研組”,推出一批示范課;同時,設立思政課教師培訓基地,初步建立大中小學一體化教師培養機制;建立了一批一體化基地校,推進一體化思政生動實踐。記者了解到,海淀區首批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共分為23組,每一組均包括一所高校或科研院所,以及若干所中小學校。其中,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北大附中、北大附小3所學校為一組,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清華附中、清華附中永豐學校、十一學校以及清華附小、太平路小學、清華附中永豐學校小學部7所學校為一組。試水新時代大中小幼美育一體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美育教育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中小學校如何開展美育教育?高校如何發揮作用?在3月18日舉行的2023海淀區藝術教育國際研討會上,海淀區教科院與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分別簽訂了大中小幼美育一體化建設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海淀區將聯合北京師范大學探索美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在海淀區建設高質量的新時代美育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和培養模式,整合美學、藝術學、教育學等學科資源,加強美育基礎理論建設,建設美育高端智庫;開展大中小幼美育銜接的專項研究和中小學藝術療愈專項研究,以及面向大中小學校實施美育測評培養機制,形成連續的幼小中高美育(藝術)評價體系。同時,將依托首都師范大學美育研究中心所聚集的美育資源優勢——建設新時代大中小美育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實現高等美育向基礎美育輻射;建立大學與中小學貫通式培養基地,拓寬針對美育人才的培訓內容,建立各學段美育教師專業化創新培養示范基地;引領未來美育教師綜合能力發展,積極培養具有適應新時代教育能力與水平的優秀中小學美育教師;建立美育創新人才貫通式培養體系,探索美育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集團化辦學再推進,海淀東部新增一教育集團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和引領作用,集團化辦學一直是海淀教委工作的重點之一。3月17日,北林附小正式簽署承辦協議,承辦海淀區東升實驗小學。這也意味著,又一新的教育集團產生,未來將在優化海淀東部地區教育布局方面發揮重要推動作用。被承辦后,東升實驗小學將繼續保持獨立建制,具有獨立法人地位,區屬公辦學校性質不變,后續將按相關規定啟動更名程序。海淀區教委將對其在教育改革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校園修繕改造、辦學經費和教改專項等方面,給予必要支持。北林附小將其納入教育集團一體化管理體系,并選派優秀管理團隊和優秀教師支持學校的建設與發展,輸入先進的辦學理念、校園文化、課程設置和培訓體系,不斷提升辦學質量。為支持北林附小做好承辦工作,林大還將成立承辦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通過選派年輕教師到學校任教,加強教師隊伍培訓,并開放大學的圖書館、體育館、實驗室等設施,有效提升東升實驗小學教育教學質量。近年來海淀區在教育集團化不斷推出新動作。2022年,海淀區完成了一系列中小學集團化布局調整,又有8所中小學加入集團化辦學。截至2022年10月,海淀區36個教育集團內共有150所成員學校(校區),有21萬余名中小學生在教育集團內就讀。建設學院路地區教育發展共同體海淀區目前有17個學區,其中學院路學區內有眾多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如何利用好這些資源?學院路地區教育發展共同體日前正式成立,地區高校、中小學、地區單位共同成立的學院路地區教育發展共同體將開放地區優質資源共享,充分利用、整合學院路獨有的教育和智力資源,加強校地間、校際間的互動交流,打造學院路學區的教育品牌,形成學區特色與文化,探尋出一條具有學院路特色的教育均衡發展之路,使學區的教育水平再邁新臺階。學院路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共同體將充分運用高校和科研院所資源密集的優勢,建立高校、科研單位與中小學校有效合作機制,共享公共空間、開放博物館等,不斷豐富和拓展教育資源和渠道。在啟動儀式上,學院路學區和學院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率先成立了“學院路學區醫教聯合體”。未來,學區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繼續加強溝通合作,將以設立衛生健康副校長工作為契機,構建醫校聯手醫教聯合新模式。海淀區委教工委書記王方表示,學區制改革和集團化辦學有力推進海淀基礎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幾年來,海淀區委區政府、區教育兩委對學院路地區的學前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整體謀劃、協調推進,多次和地區的大學、科研院所協同互動,希望基礎教育的飛躍能為地區經濟發展和大學、院所的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撐,不斷提升百姓的教育獲得感。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編輯 繆晨霞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