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人工智能法案》邁出關鍵一步
分類: 最新資訊
美容詞典
編輯 : 美容
發布 : 12-09
閱讀 :186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布魯塞爾正在上演一場緊張的電影。”奧地利《標準報》7日報道,一位知情人士周四上午告訴路透社,經過10個小時的談判,歐洲議會、歐盟委員會和歐盟各成員國就監管人工智能的法律——《人工智能法案》已基本達成一致。報道稱,如果歐盟各方不盡早達成協議,該法律的通過可能會推遲到明年歐洲議會選舉之后,歐盟可能會失去在人工智能監管方面的潛在“榜樣角色”。彭博社報道稱,該協議標志著歐盟在人工智能監管方面邁出關鍵一步。在美國沒有采取任何行動的情況下,這一法案或將為發達國家對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監管定下基調。但有人警告說,即使達成了協議,也可能需要舉行更多的會議來敲定法規的技術細節,該法案最早也要到2026年才能生效。會談爭論的一個關鍵點是針對基礎模型的監管。法國、德國和意大利主張將這一技術排除在監管之外,更加提倡行業自律。“來自內部的分歧可能會危及這項醞釀多年的法案。”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說,其中幾個國家認為法案可能會扼殺創新,并使歐洲在開發此類技術的競賽中進一步落后于美國。另一個爭議問題是遠程生物識別監控,特別是通過公共攝像頭數據進行面部識別。議員希望在生物識別監控中禁止使用人工智能,而各國政府希望在國家安全、國防和軍事方面有例外。美國《華盛頓郵報》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的話表示,法國似乎是此次會談的最大障礙,部分原因是法國希望能夠保護一家開發人工智能基礎模型的新興公司,其總部位于巴黎。與此同時,法國將在2024年夏季奧運會期間部署人工智能驅動的智能攝像頭用于警務和安全。法國數字部長讓·諾埃爾·巴羅特表示,歐洲各國政府普遍希望人工智能可以用于警務和國家安全,對基礎模型開發人員的繁瑣監管可能會嚴重阻礙歐洲的創新。德新社7日報道稱,德國交通和數字化部長福爾克·維辛在歐盟談判前表示,監管的精確度和國際協調需要優先于速度,“人工智能將對歐洲經濟體的競爭力產生重大影響,監管失誤可能意味著技術避開了歐洲,我們不再是一個有利于創新的地區,最終我們自己無法掌握這項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