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深度丨費率大降七成,2萬億ETF打響“價格戰”
分類: 最新資訊
美容詞典
編輯 : 美容
發布 : 01-10
閱讀 :174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域 深圳報道寬基ETF降費再添一員!近日,景順長城基金公告稱,旗下景順長城創業板50ETF管理費率由年費率0.50%調整為年費率0.15%,托管費率由年費率0.10%調整為年費率0.05%,1月8日起生效。該基金也成為又一只將兩項費率均降至行業最低水平的產品,相關費率已與貨幣基金持平。事實上,2023年以來,易方達、華安、工銀瑞信等在內的多家基金公司已經先后開啟了ETF的降費模式。其中,易方達中證1000ETF、華安上證科創板50ETF等多只寬基ETF兩只權益指數基金均從年費率0.5%降低至0.15%,費率大降七成。“比拼費率成為公司提升競爭的手段之一。”有業內人士表示,2023年市場行情波動,以ETF為代表的被動投資迎來發展大年,規模實現逆勢增長,成為各家基金公司的必爭之地,為了不在角逐激烈的賽道掉隊,費率成為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的一個突破口。另一方面,降低費率也是基金行業適應市場變化、響應監管要求的一種表現。“降費降傭正在推動被動投資時代加快來臨。” 國信證券分析師孔祥認為,未來,公募基金主動類產品收縮,同時加大ETF及相關聯接產品發行。彭博行業研究ETF團隊王智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隨著中國證監會即將進一步加強對于公募基金的管理,ETF發行人可以將曾經用在基金銷售的開銷轉移到產品創新或降低管理費上,這可能是有助于新ETF在2024年在中國大陸取得成功的兩個因素。然而,由于亞洲ETF投資者在選擇ETF時對管理費不太敏感,ETF發行人在費用下調后可能不會立即看到資金流入增加。未來業務模式選擇上,國海證券分析師李楊認為,ETF發展和布局應遵從戰略清晰、主次分明、逆勢發行的基本原則。大型機構布局相對完善,已經在各領域具備規模優勢,打造產品超市是未來主流的發展方向。對于中小機構而言,需找準自身ETF業務定位,并明確分階段的目標,全能型機構應從鞏固自身優勢出發,精品型機構則需守正出奇,找到破局關鍵并建立起品牌認知度。對于尚未入局的機構來說,參考精品型機構的策略,打造細分領域的規模優勢或是制勝關鍵。數據來源:WindETF打響“價格戰”基金業的“降費潮”持續,ETF也加入了降費大軍。根據公告,景順長城創業板50ETF的管理費率由年費率0.50%調整為0.15%,托管費率由年費率0.10%調整為0.05%,1月8日起已經生效。若以持有一年期測算,基民持有1萬元產品且不計凈值變化、收益等條件下分開計算,費率調整前后,投資者分別應付60元和20元,投資者可以節省40元。目前,跟蹤創業板50指數的產品有華安創業板5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鵬華創業板5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和景順長城創業板50ETF三只產品,費率調整后,景順長城創業板50ETF成為跟蹤該指數管理費率最低的產品。事實上,過去一年,易方達、工銀瑞信、華安、華泰柏瑞等基金公司相繼調降旗下ETF產品費率。2023年12月26日,華泰柏瑞基金公告稱,為更好地滿足廣大投資者的投資理財需求,自2023年12月27日起調低華泰柏瑞中證動漫游戲ETF的管理費率及托管費率。公告顯示,游戲動漫ETF的管理費年費率由0.50%調整為0.30%,托管費年費率由0.10%調整為0.06%。華南某公募人士認為,基金降費有助于凸顯以投資者利益為核心的優質公募機構的競爭力,促進公募基金行業更好地服務于居民財富管理需求。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9日,全市場900余只上市ETF中,有超過100只基金管理費率為每年0.15%。近一年來,全市場有4只基金采取大力度的降費舉措,除景順長城創業板50ETF外,其余3只基金分別為易方達中證1000ETF、華安上證科創板50ETF、國聯日日盈A,前兩只權益指數基金均從年費率0.5%降低至0.15%,后者貨基年費率則從0.3%降低至0.15%。大年里的群雄大戰2023年,A股市場整體持續震蕩,主動權益基金在獲取超額收益上表現不佳,在抄底資金涌入下, ETF產品憑借持倉透明、風格清晰等優勢,份額呈現逆勢增長,成為了投資者參與A股投資的重要方式。Wind數據顯示,2023年全市場ETF規模增長超4300億元,ETF總規模達2.05萬億元,創下歷年新高。其中,易方達基金旗下ETF年內資金流入已突破千億元大關,占全市場的近五分之一。據國金證券研報統計,2023年共有154只ETF成立,以股票型ETF為主。其中,增強策略ETF種類逐漸豐富,2023年成立了12只新產品。寬基ETF中,ETF覆蓋的寬基指數更為全面;中證2000、科創板100等指數有多只ETF集中成立;行業/主題ETF中,科技板塊、周期板塊、國企央企主題均有較多ETF成立。截至2023年末,全市場共有867只非貨幣ETF,較2022年增加21.60%。在市場不斷擴容的當下,ETF發展同樣面臨同質化程度高、產品規模分化極大等問題。多位分析人士認為,國內ETF卷入費率戰是必經之路,不過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圍,除了提供低費率的產品,還需要打造差異化之路,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項。2024年,ETF產品持續吸金。截至1月5日,創業板ETF(159915)份額達237億份,突破歷史新高。該基金已連續5個交易日獲資金凈流入,累計“吸金”近30億元。業內人士分析,當前科技產業已進入新一輪創新周期,相關產業鏈有望迎來算力、模型、應用等環節全棧式創新升級。創業板ETF等跟蹤創業板指的產品,匯聚成長創新龍頭,長期成長空間廣闊。“價格戰”不是長期競爭手段目前,ETF市場已有53家機構參與,管理規模1000億元以上的機構有七家,分別是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華泰柏瑞基金、華寶基金、銀華基金、國泰基金和南方基金。廣發基金、華安基金、嘉實基金、博時基金和富國基金的管理規模也超過500億元。值得關注的是,50億元以下的機構有30家。在各基金公司爭相布局熱點產品搶占市場份額時,勢必導致ETF市場的同質化競爭。如何創新,發行有差異化、特色化的產品就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產品布局上,通過統計發現,目前管理規模超500億元的大型機構的產品結構最為均衡,股票、跨境、商品和債券型均有覆蓋,管理規模在50億元到500億元之間的中型機構在債券型布局較多,管理規模低于50億元的小型機構以股票型為主。但在股票ETF的策略分布上,不同規模機構差異較大,其中大型機構以寬基為主,中型機構以行業主題為主,小型機構則在Smart Beta上占比高于其他機構。“ETF降費也是提升ETF競爭力的一個方面。”在業內人士看來,單純降低ETF費率并不一定帶來ETF規模的提升,ETF規模和跟蹤指數本身的市場容量大小有關,而且投資者選擇ETF還會考慮ETF規模、市場流動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降費不能成為ETF的長期競爭手段。在王智健看來,費用削減可能有助于降低中國內地 ETF 投資者的交易成本,理論上使 ETF 在中國內地更具吸引力。然而,由于亞洲ETF投資者在選擇ETF時對管理費不太敏感,ETF發行人在費用下調后可能不會立即看到資金流入增加。華泰柏瑞滬深300是2023年中國資金流入最大的ETF,但它并不是滬深300ETF中費用最低的。因此,ETF發行人可能需要等待一些時間,費用下調才會逐漸對資金流入產生影響。景順長城基金ETF與創新投資部總經理汪洋認為,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圍,還需要打造差異化之路,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