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美容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美容知識學習網站!
中醫學認為,皮膚干燥起皺紋,主要是由于肺氣虛衰,宣發功能失常;脾胃虛弱,運化失健;飲食失宜,勞逸損傷;情志不暢,肝失疏泄等。影響了水谷精微化生氣血,使面部肌膚失去氣血之濡養而致。治療多以益氣養血,潤膚去皺為大法。下述諸方,可供臨床參考選用。
1.手膏方
桃仁(去皮尖)、杏仁(去皮尖)各20枚,橘仁30g,赤芍10g,大棗30枚,辛夷、川芎、當歸、牛腦、羊腦、白狗腦各60g。
將上11味先以酒漬腦,再用酒1 000g煮桃、杏、橘仁及赤芍4味,令沸候冷和入諸腦,然后將辛夷、當歸、大棗(去皮核)3味以白紗布包裹,同入酒中,以瓷器貯存5日即成。將手洗凈,再涂藥膏。
本方出自《千金翼方》,有和血脈,潤肌膚之功。
2.定年方
白及125g,白術、白玉屑各250g,白芷、細辛、白附子、防風、白石脂、土瓜根、蕤仁、葳蕤各100g,白礬75g,琥珀末、珍珠末、鐘乳粉各25g。
上藥共搗研為細末,取雞蛋白、蜂蜜和勻,捻作挺子,裝入布袋,懸掛陰干,60天后如鐵,再搗研成末。每夜用漿水洗面,或以面脂調藥涂之。
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有潤膚去皺之功。
3.面脂方
防風、川芎、白芷、白僵蠶、藁本、葳蕤、茯苓、白蘞、細辛、土瓜根、瓜蔞仁、桃仁(去皮尖)、蜀水花、青木香、當歸、辛夷各45g,鵝脂、羊腎脂各500g,豬脂1000g。
將上藥細切,細白布包裹,用酒1000 ml浸漬1晝夜,納脂中,急火煎之,三上三下,然后用緩火煎1夜,藥成去渣,以寒水石粉15g納脂中,以柳木攪勻貯器中。夜晚涂面,晨洗去。
本方出自《千金翼方》,有潤膚去皺之功。
4.漚子方
檀香100g,沉香、菊花、滑石、淀粉、紅棗肉各50g,豬胰子(黃酒洗去油)1具,赤包1枚,白蜜400g。上藥用黃酒800ml,煎熬數沸,濾去渣,入蜜再熬二三沸。待凝,涂面。
本方出自《清宮外治醫方精華》,有祛風清熱,潤澤肌膚之功。
5.蠟脂方
蔓菁油6000ml,甘松香、零陵香各30g,白術4000g,辛夷、細辛各37.5g,竹茹1500g,白茯苓、蘼蕪花各22.5g,竹葉、羊髓(以水浸去赤脈煉之)各1000g。
以上12味,切細,以綿裹,酒浸經再宿。絞去酒,以脂中煎,緩火令沸。3日許,膏成。乃煉蠟令白,看臨熟,下蠟調,軟硬得所,貯用之。每日擦面。
本方出自《外臺秘要》,有潤膚除皺之功。
6.茯苓膏
豬蹄(制如食法)2具,白粱米10 L,白茯苓、商陸各250g,葳蕤、甘松、零陵香各50g,白芷、藁本各100g,桃仁1000g。
以水50 L合煮前2味至豬蹄爛,取清汁30 L,與諸藥煎取汁15 L,去渣納甘松、零陵香,攪勻。每夜洗手面。
本方出自《備急千金要方》,有潤膚去皺之功。
7.黃芪膏
黃芪、當歸(焙)、防風、檀香、瓜蔞(去皮)、香白芷各25g,甘松、零陵香、川芎、甘草、生干地黃、木香、藁本、白蘞、赤芍藥各5g,杏仁(去皮尖)20g,麻油500g。
上藥銼碎入油內慢火熬1伏時,去諸藥,每50g油入黃明膠20g,熬化去渣。涂摩面部。
本方出自《楊氏家藏方》,有祛風潤面之功。
8.七白膏
香芷、白蘞、白術各30g,白及15g,白茯苓(去皮)、白附子(生)、細辛(去葉土)各9g。上藥共為細末,|<<<<<123>>>>>|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