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美容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美容知識學習網站!
中醫學認為,皮膚干燥起皺紋,主要是由于肺氣虛衰,宣發功能失常;脾胃虛弱,運化失?。伙嬍呈б耍瑒谝輷p傷;情志不暢,肝失疏泄等。影響了水谷精微化生氣血,使面部肌膚失去氣血之濡養而致。治療多以益氣養血,潤膚去皺為大法。下述諸方,可供臨床參考選用。
1.八珍湯
潞黨參、焦白術、云白苓、粉甘草、當歸身、杭白芍、撫川芎、熟地黃各10g。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服用,連服3月為1療程。
本方出自《正體類要》,有補益潤膚之功。
2.豬膚湯
豬皮60g,米粉15g,白蜂蜜30g。將新鮮豬皮去凈毛,放入沙鍋內,文火煨成濃汁,再下白蜜、米粉熬成膏狀即成。每服10g,每日3~4次,空腹食之。又煎20沸,下膠,次下酶、蜜、姜汁,同熬至為飴狀,瓷器收貯。每日早晚各服15g。
本方出自《傷寒論》,有滋養潤膚之功。
3.衛生湯
當歸、白芍各200 g,黃芪400 g,炙甘草50 g。上藥銼散,每以20 g水煎服用。
本方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有潤澤去皺之功。
4.羊蜜膏
熟羊脂、熟羊髓、白沙蜜(煉凈)各150 g,生姜汁20 g,生地黃汁300 g。先以羊脂煎令沸,次下羊髓又令沸,再下蜜汁、地黃汁、生姜汁攪勻成膏。每服1匙,空腹溫酒調服。
本方出自《飲膳正要》,有潤肺澤膚之功。
5.瓊脂膏
生地黃(打汁去渣)、白蜜(煎沸去沫)、鹿角膠、酶油各1000 g,生姜(榨取汁)60 g。先以慢火熬地黃汁數沸,濾取凈汁,又煎20沸,下膠,次下酶、蜜、姜汁,同熬至為飴狀,瓷器收貯。每日早晚各服15g。
本方出自《醫學正傳》,有滋陰潤膚之功。
6.脂桃膏
補骨脂(揀凈,黃酒浸一天,蒸熟曬干,為末)300g,胡桃肉(溫水泡去皮,搗如泥)600g,蜂蜜500g(白者更佳)。先將蜂蜜入鍋內煎一二滾,以前2味入蜜內攪勻,收磁罐內。每飯前空心,酒調200ml服用。如不飲酒,用滾水調服亦可。
本方出自《壽世傳真》,有潤澤去皺之功。
7.瓜子散
西瓜子仁150g,白楊柳皮(或橘皮)60g,桃花120g。將上藥共為細末。每日3次,每次飯后用米湯調服1匙。
本方出自《中藥大辭典》,有潤肌榮顏,澤膚去皺之功。
8.紅顏酒
胡桃肉(搗碎)、小紅棗(搗開)各120g,杏仁(泡去皮尖,煮四、五沸,曬干研碎)30g,白蜜100g,酶油70g。用好燒酒1000g,先以蜜、油溶開入酒,隨將前3味藥入酒內浸7日后即成。每日早晚空腹飲用1~2盅,久服。
本方出自《萬病回春》,有潤膚去皺之功。
9.熙春丸
枸杞子、龍眼肉、女貞子、仙靈脾(去毛邊)、綠豆各100g。將上藥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10g。每日早晚各服用1丸。
本方出自《隨息居飲食譜》,有澤肌膚,去皺紋之功。
10.地仙丸
萆薢、防風、炒白蒺藜、狗脊、烏藥、炮白附子、炮附子、赤小豆、地龍、炒骨碎補、炒茴香子、羌活、炮天南星、炒黃芪各25g,肉蓯蓉(酒浸焙)、牛膝(酒浸焙)、何首烏(去黑皮)、炒蜀椒、覆盆子各50g,木鱉子(去殼)15g。搗羅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服20丸,空腹食前鹽湯或茶酒任下。
本方出自《圣濟總錄》,有壯筋骨,滑肌膚,去皺紋|<<<<<123>>>>>|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