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嘴仗,在中國造不好車?
分類: 最新資訊
美容詞典
編輯 : 美容
發布 : 12-06
閱讀 :194
“100萬以內最好”、“500萬以內最強”、“1000萬以內沒有對手”。短短一年,曾經連20萬的車都搗鼓不出來的中國汽車工業,已然在“新勢力”們的火箭推進器下,完成了三次“階級躍遷”。這條價格對比基準線的上升曲率,著實嚇人:知道的,這幫人是在造汽車;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在搞一些很“刑”的事情。但,如果你能稍微花點心思,戳破這些“營銷泡沫”,就會發現,這些所謂“1000萬以內最好”的車,其實挺好笑的。跟車相關的核心硬科技,比如安全、三電、操控一個不掌握;跟車不搭邊的花里胡哨,比如冰箱、彩電、沙發,玩得那叫一個溜。“小聰明”一個比一個會,“大智慧”一個比一個退。這車造得,突出一個“歪門邪道”。那,這種扭曲的造車價值觀,是怎么形成的呢?答案是:你逼得。對一家車企來說,想走正道,掌握核心科技,其實非常糾結,一方面要舍得大把大把砸錢,另外一方面還要耐得住寂寞。而且,就算歷經千辛萬苦,科研成果最后總算轉化落地了,消費者還不一定買賬。可把一臺車“裝修”得花枝招展,本質上花不了幾個錢,也用不了幾個月。而且對絕大多數只想買臺車代步的普通消費者來說,“車內精裝修”對最終購買決策的影響效果,可謂立竿見影。再粗再貴的高強度鋼,別說親戚朋友看不見,我自己也看不見。哪有又大又亮的“高級”彩電,給我臉上貼金啊。如果接下來的新世代中國買車人,都心甘情愿地把錢扔在“精裝鐵盒子”,而不是“陸地大坦克”上,中國汽車行業,很有可能就跑偏了。“簡單而錯誤的事”,錢來得又快又多。“艱難而正確的事”,錢掙不到,還要背上“迂腐守舊”、“不思進取”的罵名,哪家車企愿意當這冤大頭。中國人當然可以追求“冰箱彩電大沙發”,畢竟誰會跟“舒服”過不去呢。只是,這些舒適性配置,在造車優先級上,不應太高過于一臺車的本質:安全。因為我相信,絕大多數中國人買車,其實都秉持著一個最樸實的愿望:一家人出去,一家人回來。“三命貴”那,如何才能確保“一家人出去,一家人回來”這件事呢?很簡單,這車,得經撞。正面碰撞和后部追尾,早就被車企研究透了,只要不是過于扣成本的入門級小車,在這兩項碰撞上,表現都不會太差。但,僅僅滿足正、后碰撞安全標準的車,距離真正安全的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為現實道路上的事故場景,實在太多變了。比如,來自側方的碰撞,就是一個沒有被太多車企關注,但實際生活中又經常發生,且傷害性很大的事故據“中國年鑒”《道路交通事故年報》相關統計,側面碰撞事故約占整體交通事故總數的 30% ,在造成死亡和重傷的事故中,側碰事故約占 35% 。其中,車輛第三排位置發生交通事故數高達 15134 起。在第三排死亡的乘客中,小于 13 歲孩子的死亡率為 46%,遠高于前兩排。我們知道,有三排座位的車,大多是面向舉家出行的中大型 SUV 或 MPV,而坐在第三排的,很多時候是老人或孩子——這兩個本身就相對脆弱的群體,一旦發生側碰事故,如果車輛對他們的保護程度不夠,造成的后果不堪設想。而在常見的廠家或第三方碰撞機構測試中,第三排的安全往往是被忽略的。畢竟考試又不考,只要不是太傻的車企,都不會去主動復習。第三排側碰對車企來說,不是上市之前的必考點,但對用戶來說,卻是保住生命的必考點。“傻傻對用戶好的”魏牌,就不想耍這份小聰明。今年 8 月,魏牌聯合中汽研為旗下大六座電動 SUV 藍山舉辦了一場專屬“十字路口雙向移動第三排側碰試驗”,通過模擬車輛通過十字路口發生側碰的事故場景,一方面對藍山的整車安全性進行驗證,一方面也為行業打個樣。這場碰撞測試,是這樣做的:藍山車速16.7km/h,撞擊車以50km/h車速,90度角度撞擊車輛左側C柱,車內主駕位成年男性,二排左側成年女性,二排右側3歲兒童,三排10歲兒童。然后,從結構表現、約束系統、三電安全、假人安全四個維度,對撞擊后的魏牌藍山進行檢測。在結構表現上,魏牌藍山乘員生存空間充足,碰撞后車門自動解鎖,可順利打開,燃油系統未發生泄露。在約束系統上,座椅安裝點及座椅骨架無明顯變形,安全帶預緊功能啟動,安全帶未發生失效,側氣囊側氣簾正常點爆,乘員得到有效保護。在三電安全上,碰撞后高壓系統自動斷電,整車高壓防護滿足要求,電池包無擠壓,無移位,無起火、無爆炸,電解液無泄露。在假人安全上,三排假人均符合限值要求。遭到側碰后的魏牌藍山,除了車門有點皮外傷,沒有其它非常明顯的斷裂、變形、位移,讓人感覺這場測試對魏牌藍山來說,似乎易若反掌。其實,它一點也不簡單。首先,國內外沒有類似可參考的試驗標準,魏牌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將來其它車企再想做這項測試時,就得摸著魏牌過河。其次,側氣簾碰撞傳感器布置在B柱,但本次測試的碰撞中心在第二排與第三排之間,并沒有正對著B柱,因此對傳感器感知和氣囊控制器點火決策,提出了相當嚴苛的要求。最后,兩車是在移動狀態下發生側面碰撞,且碰撞中心位于整車重心后方,極易造成被撞車輛發生偏轉,假人姿態會發生較大改變,導致安全帶無法對乘員起到有效的保護。任何一個細節沒有做到位,都有可能讓第三排的乘客受傷甚至喪命,只有一套足夠完備的整車安全體系,才有可能讓“一家人出去,一家人回來”。有鋼,還得會“剛”那,魏牌藍山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是:五位一體。首先,車身采用籠式骨架設計,車身結構超81%高強鋼覆蓋,熱成型鋼最高強度達2000Mpa,在正面/側面/尾部設置多條傳力路徑,實現對車內乘員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其次,在車身后地板設計了4條橫梁、2條縱梁的井字形結構,在側圍等位置采用了高強度鋼材、料厚提升、增加加強板等方案,提升了車身抗沖擊強度;井字形結構是豪華品牌中大型 SUV 常用的底盤構型,它可以加強車架底盤的整體剛性,在外力作用下,保證車門及底盤的變形量為最低值,從而有效保護車內乘客。在很多車企都蒙混過關的第三排座椅上,藍山的座椅骨架整體采用直徑25mm高強鋼管,座盆增加了屈服強度700MPa的高強度防下潛桿,可以有效防止乘員下潛;靠背采用金屬背板(材料厚度 0.6mm),可有效防止尖銳物刺穿、緩解行李箱沖擊強度。而且在細節上,魏牌藍山的三排頭枕到后風擋距離為3拳,同級車型的距離大多在1拳。再次,作為一臺背著電池跑的“電車”,藍山采用碰撞應急高壓下電技術,物理炸斷動力電池主接觸器12V控制回路,37毫秒內即可切斷高壓電源,這個時間大概只有人類眨一次眼時間的十分之一,可最大限度防止電池起火。最后,藍山將側氣簾長度延長至 2.7 米,展開后可覆蓋A 柱一半,后排覆蓋三排頭枕前端,最下端過門板,最上端不漏光,實現三排座位的無死角保護。通過藍山,你會發現魏牌打造安全的核心邏輯,遵循四個字:粗中有細。在材料選擇上,比如鋼板,鋼管,加強板,背板等,魏牌無一例外都是挑最厚最硬的那種,畢竟這是安全體系的地基,要打牢夯實。但在很多細節上,魏牌又不是那種“鋼鐵直男”式的思路,反而心細如發,像三排頭枕到后風擋距離,側氣簾長度這種許多車企根本不會關注到的地方,藍山做得格外貼心。美標,不如實操除了這次的“十字路口雙向移動第三排側碰試驗”,魏牌還在安全領域,做過很多“業內首次”試驗。2017 年,長城汽車就按照全球最嚴苛的美國聯邦機動車法規 FMVSS 216a 的要求實施,對 WEY VV5s 車輛頂部施加超過 3 倍整備車重的載荷,現場結果顯示 VV5s 車頂及 A 柱、B 柱變形微小,駕駛員側和前排成員側頂部承壓能力與乘員生存空間完全滿足美國法規的限值要求,最終獲得 PASS 評級,超越美國安全標準。讓人驚嘆的是,測試過程中,WEY 品牌 CEO 就坐在肩負總重超過6噸集裝箱的車內,面不改色地接受采訪。2018 年,WEY 品牌旗下首款新能源車型 P8 在中汽研試驗場進行了國內首次公開的插電混合動力車型 70% 重疊率可變形移動壁障尾部碰撞測試。此次試驗完全按照美國聯邦機動車法規 FMVSS301 和 FMVSS305 的要求實施,重 1361 公斤的臺車以 80km/h 的時速撞向 WEY P8 車尾,撞擊重疊率為 70%,覆蓋高速道路各種實際碰撞情況,復現典型高速公路事故尾碰。結果 WEY P8 的電池包保持完整,沒有明顯變形,兩側車門均可打開以方便救援與逃生,完全滿足 FMVSS 法規要求。不過,實驗室里的測試結果分數再高,終究是“模擬”,只有在現實道路場景下的實操,才能讓用戶真正的放心。我們來看個魏牌藍山的真實案例。今年9 月17 日,一臺藍山在某十字路口由東向西搶黃燈左轉,被由西向東闖紅燈行駛速度高達80km/h 左右(車主陳述)的工程車輛高速撞擊右側車身。結果,工程車副駕駛艙嚴重變形凹陷并嵌入藍山右側,導致副駕駛人員鼻梁骨折。藍山整車右側從大燈到后右側門板有嚴重變形和破損,但整體框架完整。其中 A 柱沒有明顯變形,僅 B 柱下邊緣有輕微變形。右側前輪懸掛損壞,車軸沒有斷裂,沒有發生電池燃爆。藍山副駕駛側氣簾及時打開,玻璃沒有碎渣,安全帶沒有刮傷,主駕駛車門可以正常打開,僅副駕車主女兒右手臂輕微擦傷。事故發生后長城汽車緊急救援 SOS 也通過車機立刻接通,及時詢問是否發生交通事故,有沒有人員受傷,需不需要報警和救護。如果是一臺不夠堅固的車,你可以想象事故后果,會有多慘烈。寫在最后如果沒有碰上事故,想必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會認識到,安全,遠比冰箱能不能存牛奶,彩電能不能放 4K,來得重要。安全,不具備任何炫耀屬性,車企在上面砸的錢,很多時候都被藏在了一臺車的最深處,看不見也摸不到。但窮盡心思地打造安全,其實是一家車企價值觀里,最值得大書特書的部分,它代表了一家車企,在對用戶的良心。這種良心,不是幾次 OTA ,就能獲得的能力。而是需要像長城這樣,三十三年老老實實的投入,才能稍微有點心得。以長城為代表的傳統中國車企,嘴確實比較笨,也不怎么會網上沖浪,做成了 100 件大事,到最后只說 1 件最小的事。不過,嘴笨并不能掩蓋他們一直想為中國人造好車這顆“良心”的閃光。喜歡冰箱、彩電、大沙發帶來的舒適沒錯,但別忘了,享受舒適的大前提是,咱得先保住這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