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中國乳業資產減值超6億元!投資澳亞牧場“押錯寶”了?
分類: 最新資訊
美容詞典
編輯 : 美容
發布 : 04-16
閱讀 :139
2023年原料奶價格大跌,擊垮了一眾上游牧場企業的業績。近日,日本明治控股公司發布消息稱,已對其利潤預期進行了下調。其中,關于中國子公司的牛奶和酸奶業務,明治預計將會產生約為143億日元(相當于人民幣約6.75億元)的非流動資產減值損失,這一損失被歸類為非經常性損益。明治將這一情況歸結為澳亞牧場去年業績虧損帶來的影響。其對此解釋稱,相關的牛奶和酸奶業務的銷售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市場價格競爭加劇,導致了盈利能力下降,并特別指出了其在中國運營的澳亞牧場業務所面臨的困境,由于飼料價格的大幅上漲以及原奶價格的下跌,該業務的盈利能力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據了解,明治于2020年4月斥巨資以2.544億美元(約合280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8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澳亞牧場25%的股份。在當時,這場交易被稱為日本明治史上最大手筆的收購案。在完成股權收購后,澳亞牧場成為明治的關聯公司。彼時,國內奶源緊張、奶價上漲,眾多企業上演了“搶奶大戰”。明治方面也表示,為實現牛奶及酸奶業務在中國的繼續增長,需要保證優質原料奶的穩定供應。股權收購目的是強化從原料奶采購到生產的價值鏈,并為在中國實現業務可持續增長打好基礎。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國內乳企爭相加快奶源基地建設,奶源相對過剩帶來的奶價持續下行也愈演愈烈。日前,澳亞集團發布了其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年度財報,集團在報告期內錄得收入約39.24億元,相較于2022年實現了3.2%的輕微增長。與收入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集團錄得虧損凈額約4.89億元,同比由盈轉虧。關于虧損的主要原因,澳亞集團在財報中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公司表示,虧損主要歸因于其他生物資產公允價值減去銷售成本變動產生的虧損約6.68億元。這一重大虧損主要是由于在計算生物資產公允價值時,假設原料奶價格下降所致。原料奶作為澳亞集團的核心業務之一,其銷量雖然有所增長,但原料奶售價卻出現了下降,反映出市場上原料奶的供應可能超過了需求,導致了奶源過剩的情況。澳亞集團在年報中指出,與國內原料奶供應持續強勁增長相反,2023年,中國的乳制品總消費量增長約3.4%,是十多年來乳制品消費增長最慢的一年。2023年,人均乳制品產量為43.8公斤。由于消費者信心疲弱及經濟環境欠佳,中國消費者變得謹慎且對價格更為敏感。同時,乳制品消費量增長緩慢導致乳制品制造商之間的激烈價格競爭。2023年,隨著越來越多的奶牛牧場投產,已經出現的供應過剩情況更加惡化。根據農業農村部的資料,2023年12月的原料奶售價較2022年12月低約11%,使其成為十多年來原料奶價格同比降幅最大的一次。事實上,由于原料奶價格下降,2023年優然牧業、現代牧業、中國圣牧、原生態牧業等多家牧場公司均出現“增收不增利”或虧損情況。值得關注的是,明治在收購澳亞牧場時曾表示,其在中國的業績正處于穩步增長階段。特別是冷藏牛奶業務,伴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公司該業務以華東地區為中心的銷售顯著增長。而此次由于澳亞集團的虧損,明治中國乳業資產減值超6億元,無疑是給了企業“當頭一棒”。不過,盡管明治將中國市場收入的減少部分歸因于澳亞牧場的經營情況,但這并未動搖其對中國市場的信心與重視。不久前,明治宣布了新的生產設施投產。3月21日,明治食品(廣州)有限公司舉行了開業典禮。該工廠耗資15億元,是明治集團首個采用乳制品和巧克力零食技術的復合工廠。明治表示,隨著中國市場對牛奶、酸奶和巧克力零食需求的增長,該工廠將為明治在華南地區的業務提供供應支持,并推動巧克力零食業務的發展。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王靜娟 實習生 鄭潔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