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娘不識字,被忽悠花240萬買保險,女兒臥底一年查出真相
分類: 最新資訊
美容詞典
編輯 : 美容
發布 : 05-11
閱讀 :178
“我媽被保險公司騙著買了二百多萬的保險,我臥底了一年才查到了這么多證據”,說這話的是一名氣憤交加的女士姓王,家住河南,現在的她急于討個說法。母親被騙,自己的錢全部都進了保險賬戶,又氣又急的王女士崩潰了,自己的母親根本不識字,這些保單到底從何而來?為何不識字的母親會花費二百多萬買保險呢?最開始的保單簽署王女士的母親是位年過七十的老人,平常王女士都在上班,家里只有父母,孤獨的老人無人陪伴,這就成了保險行業盯上的目標。泰康人壽的一對業務員夫妻為了能讓老太太購買他們的保險,經常幫助老太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更是多次給她送去溫暖。一來二去王女士的母親便對這夫妻倆很有好感,眼見時機成熟夫妻兩個開始給老太太推銷自己公司的保險產品,他們給出的說辭是買保險不僅利息比銀行高,而且沒有風險,畢竟是大企業不會輕易倒閉。老太太本來只是想替家里掙點錢,一聽利息高以為像是銀行存錢一樣,就一口答應要買保險。奈何老太太沒有讀過書,不會寫字,泰康保險的這對夫妻業務員竟然拿走了老太太的身份證、戶口本和銀行卡。老太太看他們平常對自己這么好也就應允了,為了不讓老太太的女兒知道,夫妻兩人更讓老太太在孩子家人面前三緘其口。雖然工作人員做得天衣無縫,但銀行卡的手機號綁定的是王女士的,一筆又一筆的錢劃走,王女士接到了扣款信息,不明所以的王女士立馬回家找到了母親。母親這才意識到不對,一五一十地把事情告訴了王女士,如五雷轟頂的王女士立刻明白,母親是被那對夫妻業務員騙保了。二百四十萬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那里面是自己賣了車賣了房還有父親、弟弟的錢,還有自己母親借來的。對于如此喪心病狂的人,王女士決心不能放過,經過多次明察暗訪,更是為了拿到母親購買的保單跑到了保險公司當起了臥底。在保險公司上班的時候,王女士終于弄清楚了保險公司的操作流程和具體業務,于是拿著這些單據和銀行流水,王女士找到了電臺記者求助。不合法律的保單根本無效王女士告訴電臺記者,自己去往保險公司臥底,發現這二百四十多萬的保單根本就是違規操作。因為上面除了母親給自己買的過得保險,給弟弟、弟媳、孫子買的保險都不成立,兒媳婦的保險應該由弟弟或者自己的父母、孩子來買,作為婆婆是不能買的。孫子也是一樣的道理,自己的母親不算直系親屬不能辦理同等業務,更何況保單上也要有被保人簽字。這次王女士拿到的保單上,自己的母親不僅買了全家人的保險,還全部在上面簽字蓋章,這是怎么做到的,毫無疑問這是業務員的違規操作,直接代簽臨摹。根據我國《保險法》規定代簽一律無效,還有一項規定就是如果投保人按時繳費,就視為對代簽姓名的行為表示認同,但是前提條件就是業務人員決不能有誘導行為。眾所周知,一單保險的提成對于業務員來說是可觀的,這二百多萬的保險對于夫妻倆來說光提成就得幾十萬,面對這些巨額誘惑,兩人做了多么缺德的事。王女士的母親一開始只是想能收到高額的利息,一個不識字的老太太,在防范意識很弱的時候被無良的業務員避重就輕地忽悠,以為買保險就是存錢掙利息,殊不知掉入陷阱。已經崩潰的母女只能找到電臺求助,于是記者跟隨王女士前往了泰康人壽,接下來的一番話直接讓王女士的情緒爆炸。求助記者,也得不到想要的答案來到泰康人壽后,泰康人壽的大門緊緊關閉上鎖,為了討要說法,王女士直接打電話給業務員夫妻倆。沒想到女業務員沒有現身,來得是她的丈夫,接下來的對話,直接讓記者表示很是無語。記者采訪男子具體情況,這名男子說,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是陪著我妻子一同前往簽合同,具體什么情況我一概不知,這一番推卸責任的架勢把記者看蒙了,接著這名男子說道,自己的妻子不在這,具體的還得等她,問我什么,我都不清楚。輕描淡寫的幾句話,讓王女士氣憤不已,緊接著記者說道,王女士的母親簽字的保單是不是代簽的,男子更是臉不紅心不跳地說道,都是我們給她寫好,她按著描畫的。這話一出坐實了代簽的事實,而且這種行為有誘導性,對于保單是否有效就要打上大大的問號了。記者又問道為什么要給她代簽呢,你們跟老太太也沒什么關系,這個代簽難道不知道犯了大忌。這名男子更是不屑一顧地說一顧地說到,老太太就是想瞞著家人給全家存一筆高利益能領錢的保險。記者聽完真是哭笑不得,這是什么回答,難道真的一點專業知識也沒有?老太太根本不識字,要真是想購買產品必然是聽你們兩個介紹,存一筆能領錢的保險這就是這對夫妻介紹產品時說的嗎?自己嘴里沒有任何真話,這種行為在法律上更是存在欺詐行為,難道自己心里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嗎?更何況兩人與老太太非親非故,拿走老太太的身份證、銀行卡、戶口本這也是違法行為。男子的幾句話暴露了整件案子的真相,為了讓老太太購買保險,先是假意接近然后誘導老太太最后還編謊話欺騙。這樣的話整份保單可以視作無效,而扣除的保險金額可以在法院判定后退還給王女士。二百四十多萬,這是王女士一家的全部財產,卻被這對夫妻無情利用,真是十分可恥。那么社會上為什么會屢次出現這種事情呢,他們又為什么會專挑無辜的老人下手?保險的銷售套路保險之中銷售的套路一個接著一個,讓你防不勝防,一些無良的銷售人員為了高額傭金不斷套路那些單純的人。利用“情感共鳴”讓你抹不開面子,先跟你套近乎,隨后在給你介紹產品,一些重感情的人就成了他們的釣餌。再者銷售不斷對客戶的誤導,在銷售的嘴里,6%的利息、11%的利息只要動動嘴就可以說出來,誰不想多掙點錢,于是銀行的存單就換成了巨額的保單。甚至有些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專門把自己的理財保險包裝成了“理財儲蓄”,2021年時更有一則新聞爆出,一名家住江西撫州的女士在去銀行取錢時發現賬戶的15萬元現金不見了。焦急萬分的她忙去查詢情況,最后被告知15萬元根本沒有存到銀行賬戶里而是全部購買成了保險,但是保險是不能隨時取得。如果想著那么這筆錢,除了管理費還要收取高額違約費和手續費,這一頓操作下來到手的費用根本不會有多少,這種套路坑人無數,也因為這些原因如今的保險行業成了人們唾棄的對象。通過王女士母親的事件也讓我們更多地看清了保險行業虛假的內幕,為了私利,為了業績哄騙欺詐善良老。不知道采訪男子的妻子有什么感想,拿到那些高額的提成自己回想起跟老人相處的點點滴滴會不會心里難過。不過這也恰恰說明了情感需求的重要性,王女士和弟弟在采訪中透露因為工作的關系自己和弟弟經常不在家,父母年邁還幫弟弟看著孩子,對于情感需求到了這個年紀是很強烈的。自己沒辦法給予足夠的陪伴,才讓那些無恥的人乘虛而入利用老人的心理情感實施詐騙,原本老人天真地認為自己會賺到一筆幫助家里的錢,卻不承想被人欺騙。最后節目播出時,王女士告訴記者事情已經解決,保險公司承諾給予賠償幫助更換保險人員,王女士也跟記者說解決完后不再追求,那就希望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欺騙。